为什么下门牙容易牙龈萎缩
下门牙容易牙龈萎缩可能与牙周炎、刷牙方式不当、牙齿排列不齐、咬合创伤、内分泌失调等因素有关。牙龈萎缩主要表现为牙齿敏感、牙根暴露、牙龈红肿等症状,需根据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牙周炎
牙周炎是牙龈萎缩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牙菌斑长期堆积会引发牙龈炎症,导致牙周组织破坏。患者可能出现牙龈出血、口臭、牙齿松动等症状。治疗需通过超声波洁治术清除牙结石,配合使用甲硝唑含漱液、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等药物控制感染。日常需使用巴氏刷牙法,并定期进行牙周维护。
2、刷牙方式不当
横向用力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会直接损伤牙龈组织。这种机械性刺激可能导致牙龈退缩,尤其在下前牙区更为明显。建议改用软毛牙刷,采用竖转动法刷牙,避免过度用力。已发生萎缩者可配合使用抗敏感牙膏缓解症状。
3、牙齿排列不齐
下前牙拥挤错位时,局部牙龈组织长期受到异常压力,容易发生萎缩。正畸治疗是根本解决方法,通过矫正器调整牙齿位置。治疗期间需加强口腔清洁,可使用冲牙器辅助清理矫治器周围的菌斑。
4、咬合创伤
深覆合或夜磨牙等异常咬合关系会造成牙龈局部长期过载。这种情况可能伴随牙齿磨损、颞下颌关节不适等症状。需通过咬合垫调整咬合关系,严重者需进行正畸或修复治疗。
5、内分泌失调
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会影响牙龈组织的代谢和修复能力。这类患者牙龈萎缩往往进展较快,可能伴有口干、黏膜愈合迟缓等症状。需要在控制原发病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康复新液含漱促进黏膜修复。
预防牙龈萎缩需建立科学的口腔护理习惯,每日至少刷牙两次,配合使用牙线清洁牙间隙。每半年进行一次专业洁牙,发现牙龈出血、红肿等症状及时就诊。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正畸治疗者需定期复查。避免吸烟、过量饮酒等损害牙龈健康的行为,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牙周组织营养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