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下肢水肿怎么办
肝硬化下肢水肿可通过限制钠盐摄入、使用利尿剂、补充白蛋白、腹腔穿刺引流、肝移植等方式治疗。肝硬化下肢水肿通常由门静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淋巴回流障碍、肾功能异常、心功能不全等原因引起。
1、限制钠盐摄入
肝硬化患者每日钠盐摄入量应控制在2克以内,避免腌制食品、加工肉类等高钠食物。钠盐潴留会加重水钠潴留,限制钠盐有助于减轻水肿症状。可选用新鲜蔬菜、低钠调味品替代高盐食物。
2、使用利尿剂
螺内酯片联合呋塞米片是肝硬化腹水的首选利尿方案。螺内酯作为醛固酮拮抗剂可减少钠重吸收,呋塞米通过抑制髓袢升支钠钾转运促进排水。用药期间需监测电解质,防止低钾血症发生。
3、补充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适用于血清白蛋白低于30克/升的患者。静脉输注白蛋白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促进组织间隙水分回吸收入血。每次输注后需观察尿量变化,通常与利尿剂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4、腹腔穿刺引流
对于顽固性腹水患者,腹腔穿刺放液可快速缓解腹胀症状。单次放液量不宜超过3000毫升,操作后需补充白蛋白防止循环功能障碍。该方法属于对症治疗,需配合病因治疗才能长期控制。
5、肝移植
终末期肝硬化患者应考虑肝移植手术。移植可从根本上解决肝功能衰竭问题,术后门静脉压力恢复正常,蛋白合成功能改善,水肿症状将显著缓解。手术前需全面评估心肺功能及移植适应症。
肝硬化患者日常需保持卧床休息时下肢抬高,穿着弹性袜促进静脉回流。饮食宜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如鱼肉、蛋清、冬瓜等,严格限制每日饮水量。定期监测体重、腹围变化,记录24小时尿量,出现呼吸困难或水肿加重应立即就医。避免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肾毒性药物,预防自发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