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乙型肝炎的发生?
预防乙型肝炎可通过接种疫苗、避免高危行为、注意个人卫生、规范医疗操作、加强母婴阻断等方式实现。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
1、接种疫苗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乙型肝炎疫苗需按照0、1、6个月的程序接种三针,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第一针疫苗,高危人群如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制品者等也建议接种。
2、避免高危行为
避免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行为可减少感染风险。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传播,使用安全套能有效降低感染概率。静脉吸毒者共用针具是重要传播途径,应杜绝此类行为。
3、注意个人卫生
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日常生活中微小伤口可能成为病毒入侵门户,这些物品若沾染带病毒血液可能造成传播。美容、纹身等操作应选择正规机构,确保器械严格消毒。
4、规范医疗操作
医疗活动中应严格执行消毒规范,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如手术、牙科操作、针灸等必须确保器械灭菌合格。输血前必须对血液制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筛查,防止经血传播。
5、加强母婴阻断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母婴阻断。新生儿除接种疫苗外,还需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母乳喂养需评估母亲病毒载量,高病毒载量者不建议母乳喂养。
除上述措施外,应定期进行乙型肝炎筛查,特别是高危人群。发现感染应及时就医,早期干预可减缓疾病进展。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避免过量饮酒以减轻肝脏负担,出现乏力、食欲减退、黄疸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与乙型肝炎患者共同生活时无需过度恐慌,日常接触如共餐、拥抱不会传播病毒,但应注意避免血液暴露。
相关推荐
03:15
01:43
01:53
02: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