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血肝是什么病
淤血肝是指因肝脏血液回流受阻导致的肝淤血病变,常见于右心衰竭、心包疾病或肝静脉阻塞等疾病。
1、病因机制
淤血肝主要由体循环静脉压升高引起。右心衰竭时右心房压力增高,使肝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缩窄性心包炎限制心脏舒张期充盈;肝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直接阻塞血流。这些因素均会导致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因缺氧和营养供应不足而发生损伤。
2、病理表现
肝脏体积增大呈暗红色,包膜紧张。显微镜下可见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淤血,严重时中央区肝细胞萎缩坏死,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特征性的"槟榔肝"改变。长期淤血可进展为心源性肝硬化。
3、临床症状
早期表现为肝区胀痛、食欲减退。查体可见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脏肿大伴触痛。进展期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等门脉高压表现。终末期可能出现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等肝功能失代偿症状。
4、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显示肝静脉扩张和血流异常;CT可见肝脏密度不均和静脉期强化延迟;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是金标准。需结合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原发心脏疾病。
5、治疗原则
首要治疗原发病,如强心利尿治疗心衰、心包剥离术治疗缩窄性心包炎。针对肝淤血可短期使用托拉塞米片、螺内酯片等利尿剂减轻水肿。严重门脉高压可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淤血肝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食盐量不超过3克;保持适度活动避免下肢血栓形成;监测体重变化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避免使用损伤肝功能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片;定期复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及腹部超声。出现腹胀加重、意识改变等表现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