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炎持续性鼻塞怎么治疗
慢性鼻炎持续性鼻塞可通过鼻腔冲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慢性鼻炎通常由过敏、感染、鼻中隔偏曲、环境刺激、免疫功能异常等因素引起。
1、鼻腔冲洗
使用生理盐水或专用冲洗液清洁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和过敏原。鼻腔冲洗可减轻黏膜水肿,改善通气功能。操作时需注意水温适宜,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黏膜损伤。建议每日1-2次,持续使用可维持鼻腔清洁。过敏体质者冲洗后需观察是否出现不适反应。
2、药物治疗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可减轻炎症反应,缓解鼻塞症状。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适用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可短期使用,但连续应用不超过7天。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部分药物可能出现鼻腔干燥等不良反应。
3、物理治疗
低温等离子消融术可缩小下鼻甲体积,改善通气。激光治疗能够凝固肥大黏膜组织,减轻鼻腔阻塞。这些治疗需在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术后需定期复查。物理治疗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中重度患者。治疗前需完善鼻内镜等检查评估适应症。
4、免疫治疗
针对尘螨等过敏原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改善过敏症状。治疗周期通常需要3-5年,需定期注射或舌下含服过敏原制剂。治疗初期可能出现局部红肿等反应。免疫治疗适用于明确单一过敏原的中重度患者。治疗期间需监测免疫指标变化。
5、手术治疗
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可改善解剖结构异常导致的鼻塞。下鼻甲部分切除术适用于顽固性下鼻甲肥大。手术需住院进行,术后需定期换药和鼻腔冲洗。手术治疗建议在保守治疗无效后考虑。术前需通过CT等检查明确手术指征。
慢性鼻炎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粉尘、花粉等过敏原。冬季可使用加湿器维持鼻腔湿润,戒烟并减少辛辣食物摄入。适当运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但需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鼻腔。症状加重或出现脓性分泌物时应及时就诊,长期鼻塞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和日常生活,建议定期到耳鼻喉科随访评估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