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妇科炎症
中医治疗妇科炎症可采用中药内服、外治法、针灸、饮食调理及情志调节等方式。妇科炎症多由湿热下注、气血瘀滞、脾肾亏虚等因素引起,常见症状包括带下异常、外阴瘙痒、下腹坠痛等。
1、中药内服
根据证型选用方剂,湿热型常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含龙胆草、黄芩等成分,可清热利湿;寒湿型适用少腹逐瘀汤,含小茴香、干姜等温经散寒药材。需由中医师辨证后开具处方,避免自行用药。典型中成药包括妇科千金片、金刚藤胶囊等,适用于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等疾病。
2、外治法
采用苦参、黄柏等药材煎汤熏洗,或使用保妇康栓等栓剂局部给药。对于外阴瘙痒明显者,可用蛇床子、地肤子等止痒药材制成坐浴方剂。熏蒸疗法通过药汽渗透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适用于输卵管炎症导致的粘连。
3、针灸疗法
选取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采用平补平泻手法调节任冲二脉。艾灸神阙、气海等穴位可改善宫寒型痛经伴随的炎症。耳针取子宫、内分泌等耳穴辅助调节内分泌紊乱引起的慢性炎症。
4、饮食调理
湿热证宜食薏苡仁、赤小豆等利湿食材,忌辛辣油腻;虚寒证可适量食用生姜、羊肉等温补之物。日常可饮用金银花、蒲公英代茶饮,有助于缓解轻度尿道刺激症状。经期避免生冷饮食以防寒凝血瘀。
5、情志调节
长期焦虑抑郁易导致肝气郁结,加重盆腔充血和炎症迁延。可通过八段锦、导引术等舒缓运动疏解压力,配合合欢皮、玫瑰花等疏肝解郁药材代茶饮。建立规律作息有助于改善内分泌紊乱诱发的反复感染。
中医治疗需坚持3个月经周期以上以巩固疗效,治疗期间定期复查白带常规等指标。急性发作期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时应及时结合西医抗感染治疗。日常注意会阴清洁,避免频繁阴道冲洗,选择棉质透气内衣,性生活前后做好清洁防护。体质调理期间忌食生冷辛辣,保持适度运动增强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