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烧是怎么回事
高烧可能由感染性因素、非感染性炎症、肿瘤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药物反应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病因治疗等方式缓解。体温超过39摄氏度时需及时就医。
1、感染性因素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引起高烧的常见原因,如肺炎链球菌肺炎、流感病毒感染等。病原体产生的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导致体温调定点上移。患者可能出现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等。
2、非感染性炎症
风湿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成人Still病等会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这类发热多为弛张热,伴随关节肿痛、皮疹等表现。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
3、肿瘤性疾病
淋巴瘤、白血病等恶性肿瘤细胞可分泌内源性致热原,或肿瘤坏死时释放炎症介质。发热多为不规则热型,可能伴随消瘦、淋巴结肿大。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后采取化疗、靶向治疗等抗肿瘤措施。
4、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下丘脑损伤、脑出血等中枢病变可直接影响体温调节功能,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常骤然升高至40摄氏度以上,但皮肤干燥无汗。需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采用冰毯物理降温配合治疗原发病。
5、药物反应
青霉素类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在用药后7-10天出现。表现为持续高热但一般情况良好,停药后体温可恢复正常。需详细询问用药史,必要时进行药物激发试验确诊。
出现高烧时应保持每日2000-3000毫升水分摄入,选择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室温维持在24-26摄氏度,穿着宽松棉质衣物。可采用温水擦浴进行物理降温,重点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走行部位。体温超过38.5摄氏度或持续3天以上不退热,或伴随意识改变、抽搐、皮疹等症状时,须立即就医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等检查。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逐步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帮助机体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