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的症状病因
房颤的症状主要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等,病因可能与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酗酒等因素有关。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主要表现为心房无规律颤动,导致心跳快且不规则。
1、心悸
心悸是房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患者常自觉心跳不规律或心跳过快。心悸可能与心脏电活动异常有关,房颤时心房率可达350-600次/分,心室率快而不规则。患者可表现为心前区不适、心跳沉重感。轻度心悸可通过休息缓解,严重者需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如盐酸胺碘酮片、盐酸普罗帕酮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控制心室率。
2、胸闷
胸闷多由心脏泵血效率下降导致,房颤时心房失去有效收缩,心输出量可下降20%-30%。患者可能感到胸部压迫感或呼吸不畅,活动后加重。胸闷症状明显者需警惕心力衰竭可能,可完善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功能。治疗上除控制房颤外,必要时可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片减轻心脏负荷。
3、乏力
乏力与心输出量减少导致的全身供血不足有关,患者常诉易疲劳、活动耐力下降。长期房颤未控制者可能出现慢性心力衰竭,表现为持续乏力、运动耐量降低。改善乏力症状需积极控制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可考虑使用地高辛片增强心肌收缩力,但需监测血药浓度避免中毒。
4、头晕
头晕多因脑供血不足引起,房颤导致的心输出量下降可使脑血流减少。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一过性黑朦或晕厥,需警惕血栓栓塞风险。严重头晕者应卧床休息,避免跌倒受伤。对于合并颈动脉狭窄的老年患者,需同时评估脑血管情况,必要时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预防血栓形成。
5、病因
房颤的病因多样,高血压可导致左心房扩大和纤维化;冠心病引起心肌缺血可改变心脏电生理特性;心脏瓣膜病如二尖瓣狭窄可直接增加心房负荷;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代谢亢进可诱发房颤;长期酗酒则可能通过毒性作用损伤心肌。部分患者可能找不到明确病因,称为孤立性房颤。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控制血压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甲亢患者使用甲巯咪唑片等。
房颤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饮食上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6克,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但避免剧烈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定期监测血压、心率,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调整药物剂量。出现心悸加重、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