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常见部位
心肌梗死常见部位包括左心室前壁、左心室下壁、右心室、左心室侧壁以及左心室后壁。心肌梗死通常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导致血栓形成,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坏死。
1、左心室前壁
左心室前壁心肌梗死多由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闭塞引起,患者可能出现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治疗需立即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或溶栓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以及注射用重组链激酶。这类患者需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预防再次梗死。
2、左心室下壁
左心室下壁心肌梗死通常由右冠状动脉闭塞导致,可能伴有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治疗需尽快恢复冠状动脉血流,可使用硝酸甘油注射液、盐酸吗啡注射液缓解症状,必要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下壁心肌梗死易合并右心室梗死,需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3、右心室
右心室心肌梗死多与左心室下壁梗死同时发生,主要由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引起。特征性表现为颈静脉怒张、低血压但肺部听诊清晰。治疗需特别注意扩容治疗,避免使用硝酸酯类和利尿剂,可选用多巴胺注射液维持血压,必要时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支持。
4、左心室侧壁
左心室侧壁心肌梗死常由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导致,心电图表现为I、aVL导联ST段抬高。患者可能出现左侧胸痛放射至左臂的症状。治疗包括急诊冠状动脉造影评估血管情况,可使用替格瑞洛片、注射用替奈普酶进行抗栓治疗,严重者需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5、左心室后壁
左心室后壁心肌梗死相对少见,多由右冠状动脉或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后降支闭塞引起,心电图表现为V7-V9导联ST段抬高。这类梗死易被漏诊,需结合心脏超声和心肌酶谱检查确诊。治疗原则与其他部位心肌梗死相同,需尽快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可使用瑞替普酶注射液、肝素钠注射液等药物。
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需坚持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避免食用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在理想范围。定期复查血脂、心电图和心脏超声,遵医嘱规范服用抗血小板、降脂等药物。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