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再次移位的感觉是什么
骨折再次移位通常会出现局部剧烈疼痛、异常活动或骨擦感、肿胀加重、畸形再现以及功能障碍等症状。骨折移位可能与过早负重、固定不当、外力撞击、骨质疏松或感染等因素有关。
骨折再次移位的典型表现是受伤部位突发尖锐疼痛,疼痛程度往往超过初次骨折,且可能伴随皮下淤血扩散。患者常能感知到骨折断端异常摩擦或听到骨擦音,原已减轻的肿胀可能迅速加剧,皮肤发亮或出现张力性水疱。外观上可见原本复位的肢体再次出现成角、缩短或旋转畸形,关节活动度明显受限甚至完全无法活动。
部分特殊情况下移位症状可能不典型,如脊柱压缩性骨折再次移位可能仅表现为持续加重的腰背痛,而开放性骨折移位可能伴随伤口渗液增加或发热等感染迹象。老年人因痛觉迟钝可能仅表现为活动能力突然下降,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皮肤感觉异常而非典型疼痛。
发现骨折疑似再次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患肢活动,用夹板或硬板临时固定,避免热敷或按摩。及时就医复查X线确认移位程度,严重者需手术重新复位。康复期须严格遵循医嘱控制负重时间,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促进骨愈合,定期进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维持肌力,但禁止过早进行抗阻力训练。日常注意防跌倒措施,骨质疏松患者建议使用助行器辅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