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长了个小疙瘩捏着很疼怎么回事
耳朵里面长了个小疙瘩捏着很疼可能是毛囊炎、皮脂腺囊肿、外耳道疖肿、外耳道湿疹或外耳道肿瘤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
1、毛囊炎
毛囊炎是毛囊的炎症反应,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耳朵皮肤毛囊丰富,容易因抓挠、清洁不当等导致细菌入侵。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的小疙瘩,可能伴随脓头。治疗可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时需口服头孢呋辛酯片。
2、皮脂腺囊肿
皮脂腺囊肿因皮脂腺导管阻塞导致分泌物潴留形成。耳部皮脂腺分泌旺盛时易发生,表现为皮下圆形肿物,继发感染时会有压痛。未感染时可观察,感染时需切开引流并配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抗感染。
3、外耳道疖肿
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软骨部毛囊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剧烈跳痛,触碰时加重,可能伴听力减退。早期可热敷缓解,成熟后需切开排脓,配合克拉霉素分散片抗感染。
4、外耳道湿疹
外耳道湿疹是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与过敏、刺激物接触有关。表现为丘疹、水疱伴瘙痒,搔抓后可能出现疼痛性小疙瘩。需避免抓挠,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口服氯雷他定片抗过敏。
5、外耳道肿瘤
外耳道肿瘤包括良恶性肿瘤,如乳头状瘤、基底细胞癌等。初期可能表现为无痛性肿物,继发感染或增大时出现疼痛。需通过病理检查确诊,良性肿瘤可手术切除,恶性肿瘤需综合治疗。
日常应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频繁掏耳或使用尖锐物品刺激耳道。洗澡时防止污水进入耳朵,游泳时可使用耳塞防护。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疙瘩持续增大、破溃流血或疼痛加剧,须立即就医。不要自行挤压或挑破疙瘩,以免感染扩散。耳部不适期间应减少耳机使用时间,保证充足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