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打胰岛素的危害性
长期打胰岛素可能引起低血糖、体重增加、注射部位脂肪增生等不良反应,但规范使用可有效控制血糖并减少并发症风险。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需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调整剂量。
低血糖是胰岛素治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发生于未规律进食、运动过量或剂量调整不当的情况。典型症状包括心悸、出汗、手抖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严重时可出现意识模糊甚至昏迷。预防需定时监测血糖,随身携带糖果应急。体重增加与胰岛素促进脂肪合成作用相关,尤其见于胰岛素抵抗患者。通过联合口服降糖药如二甲双胍、调整饮食结构及增加运动可改善。注射部位脂肪增生因长期同一部位注射导致,表现为皮下硬结或凹陷,会影响胰岛素吸收。需轮换注射部位,选择腹部、大腿外侧等区域交替进行。
极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胰岛素过敏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瘙痒或全身性荨麻疹。部分患者长期使用可能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这与高胰岛素血症相关。胰岛素泵使用者可能出现导管堵塞或皮肤感染。使用胰岛素类似物如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可降低部分风险。遗传因素可能影响个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差异。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避免自行增减胰岛素剂量。采用胰岛素笔注射时需每次更换针头,注射前排气避免剂量误差。合并高血压或血脂异常者需同步控制。出现视力模糊、下肢麻木等异常应及时就医。建议学习糖尿病自我管理知识,保持饮食均衡和适度运动,减少血糖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