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危象名词解释
高血压危象是指血压急剧升高并伴随靶器官损害的临床急症,可分为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两类。高血压危象主要由原发性高血压控制不良、肾血管疾病、嗜铬细胞瘤等因素诱发,典型表现为剧烈头痛、视物模糊、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干预。
高血压急症指收缩压超过18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超过120毫米汞柱,伴随进行性靶器官损害如脑病、心肌梗死、急性肾损伤等,需在1小时内启动静脉降压治疗。亚急症则指血压显著升高但无急性器官损害证据,可在24-48小时内通过口服药物控制。常见诱因包括擅自停用降压药、急性应激、子痫前期、药物相互作用等。靶器官损害可表现为视网膜出血渗出、急性左心衰竭、微血管病性溶血等病理改变。
诊断需结合血压监测、心电图、心肌酶谱、肾功能及眼底检查等评估器官损伤程度。治疗原则为初期1小时内平均动脉压降幅不超过25%,随后2-6小时降至160/100毫米汞柱左右,避免血压骤降引发脑灌注不足。静脉用药常用硝普钠注射液、乌拉地尔注射液等,后续过渡为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长效口服制剂。对于妊娠期高血压危象需选用甲基多巴片或拉贝洛尔注射液等对胎儿安全的药物。
长期管理需规律监测血压,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6克,保持体重指数低于24。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避免熬夜和情绪激动。合并糖尿病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慢性肾病患者需将蛋白尿控制在0.5克/日以内。定期复查心脏超声、颈动脉超声和尿微量白蛋白,早期发现靶器官亚临床损害。高血压危象患者应随身携带急救卡,注明用药史和接诊医院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