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什么会得坏血病
坏血病主要由长期缺乏维生素C引起,常见于饮食不均衡、消化吸收障碍或特殊生理需求人群。维生素C缺乏会影响胶原蛋白合成,导致毛细血管脆弱、牙龈出血、伤口愈合缓慢等症状。
1、维生素C缺乏
维生素C是合成胶原蛋白的关键物质,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结缔组织形成障碍。典型表现为牙龈肿胀出血、皮下瘀斑、关节疼痛。新鲜蔬菜水果如西蓝花、猕猴桃、柑橘类可补充维生素C,严重缺乏时需遵医嘱服用维生素C片。
2、饮食结构单一
长期只食用精制谷物或腌制食品,缺乏新鲜蔬果摄入。常见于远洋船员、极端节食者。伴随症状包括毛发干枯、皮肤粗糙。建议每日摄入300-500克不同种类蔬菜,200-350克水果。
3、胃肠吸收障碍
慢性腹泻、克罗恩病等消化系统疾病会影响维生素C吸收。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口腔溃疡、贫血。需治疗原发病,必要时通过静脉补充维生素C注射液。
4、代谢需求增加
妊娠期、哺乳期、创伤恢复期对维生素C需求量增加。孕妇每日需要130毫克,哺乳期妇女需要120毫克。可遵医嘱使用复合维生素制剂如多维元素片。
5、特殊用药影响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苯妥英钠片等药物会加速维生素C排泄。用药期间应监测血清维生素C水平,必要时补充维生素C颗粒。
预防坏血病需保证每日维生素C摄入量,成人建议100-200毫克。优先通过饮食补充,选择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鲜枣、草莓、青椒等。烹饪时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建议快炒或凉拌。吸烟者、糖尿病患者应增加20%摄入量。出现牙龈自发性出血、伤口不愈合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测血清维生素C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