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胳膊脱臼症状
婴儿胳膊脱臼通常表现为桡骨头半脱位,主要症状有患肢拒绝活动、肘部轻微肿胀、哭闹不安等。桡骨头半脱位多由牵拉手臂等外力作用引起,属于婴幼儿骨科常见急症。
1、拒绝活动
婴儿会突然拒绝使用患侧手臂,表现为被动悬垂于体侧。当家长尝试活动其肘关节时,婴儿会因疼痛加剧而哭闹抗拒。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家长突然牵拉婴儿手臂后,如穿衣或玩耍时的意外拉扯。桡骨头半脱位导致环状韧带卡压在桡骨与肱骨之间,引发关节活动受限。
2、肘部肿胀
患侧肘关节可能出现轻度肿胀,但皮肤表面无淤青或明显变形。触诊时可发现桡骨头处有压痛,肘关节保持轻度屈曲旋前位。由于婴幼儿关节囊松弛,桡骨头尚未完全发育,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韧带滑脱。肿胀程度远低于骨折,这是鉴别要点之一。
3、哭闹不安
婴儿会持续哭闹且难以安抚,尤其在触碰患肢时反应剧烈。疼痛多集中在肘关节外侧,婴儿可能用健侧手保护患肢。这种哭闹与日常需求性哭闹不同,表现为突发性、持续性和疼痛相关性。部分婴儿可能出现面色苍白、出汗等应激反应。
4、姿势异常
患肢常保持特殊体位:前臂旋前、肘关节微屈、手腕自然下垂。这种姿势是机体为减轻韧带卡压疼痛的本能反应。观察可见婴儿避免任何需要旋转或伸直肘部的动作,如抓握玩具时会刻意使用健侧手代偿。
5、关节弹响
医生进行手法复位时可闻及轻微弹响声,这是桡骨头回归正常位置的标志。专业医师通过旋后屈肘法复位时,成功率较高。复位成功后,婴儿通常能在15-30分钟内恢复患肢活动,但需注意48小时内避免再次牵拉。
发现婴儿疑似胳膊脱臼时,家长应立即停止活动患肢,用三角巾临时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切忌自行尝试复位,不当操作可能加重韧带损伤。就诊时需向医生详细描述受伤经过,包括牵拉方向、力度和时间。日常护理中应避免单侧提拉婴儿手臂,抱起时需同时托住腋下和臀部。建议选择宽松易穿脱的衣物,减少换衣时的手臂牵拉风险。若婴儿反复发生脱臼,需排查先天性关节松弛等潜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