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骨质疏松症较早症状

2721次浏览

骨质疏松症较早症状主要有腰背疼痛、身高变矮、驼背、容易骨折、牙齿松动等。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会逐渐显现。

1、腰背疼痛

骨质疏松症早期可能出现腰背疼痛,疼痛多为钝痛或酸痛,常在久坐、久站或劳累后加重。疼痛可能与椎体微骨折或骨小梁断裂有关。患者可表现为晨起时腰背僵硬,活动后稍缓解。建议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腰背肌锻炼,如小燕飞、五点支撑等动作。

2、身高变矮

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能出现身高变矮,通常在2-3厘米以上。这与椎体压缩性骨折有关,多个椎体发生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身高明显下降。测量身高时可发现年轻时身高与当前身高差距较大。定期监测身高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骨质疏松。

3、驼背

骨质疏松症患者可能出现驼背,医学上称为脊柱后凸。这是由于椎体前缘压缩性骨折导致脊柱前屈畸形。驼背程度会随骨折数量增加而加重,严重者可影响呼吸功能。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有助于预防驼背加重。

4、容易骨折

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强度下降,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称为脆性骨折。常见部位包括椎体、髋部、腕部和肋骨。骨折可能发生在日常活动中,如弯腰拾物、咳嗽或打喷嚏时。预防跌倒、加强平衡训练、使用防滑鞋等措施可降低骨折风险。

5、牙齿松动

骨质疏松症可能影响牙槽骨,导致牙齿松动或脱落。患者可表现为咀嚼无力、牙齿移位或假牙不合适。口腔X线检查可发现牙槽骨密度降低。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维护口腔骨骼健康。

骨质疏松症早期症状常被忽视,建议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日常生活中应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量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慢跑等,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雷洛昔芬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但所有药物都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使用。

相关推荐

感觉舌尖发麻是什么原因
感觉舌尖发麻可能与神经刺激、局部损伤、营养缺乏、药物副作用或神经系统疾病等因素有关。舌尖发麻通常表现为短暂性刺痛或麻木感,可能伴随味觉异常、灼烧感等症状。
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如何治疗
颈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可通过保守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微创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症通常与椎间盘退变、长期劳损、外伤等因素有关,可能表现为颈部疼痛、上肢麻木等症状。
吃完东西就胃疼怎么回事
吃完东西就胃疼可能与饮食不当、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等方式缓解。
吃了南瓜胃疼胃胀怎么回事
吃了南瓜胃疼胃胀可能与饮食不当、胃肠功能紊乱、胃炎、胃溃疡、过敏反应等因素有关。可通过调整饮食、热敷腹部、服用药物等方式缓解。
晚上老放屁是什么原因
晚上老放屁可能与饮食结构、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菌群失调、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等因素有关。放屁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频繁放屁可能与上述因素相关,建议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就医检查。1、饮食结构摄入过多产气食物如豆类、洋葱、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