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都能检查什么
胃镜能检查食管、胃、十二指肠等上消化道部位的炎症、溃疡、息肉、肿瘤等病变。胃镜检查主要有明确上消化道出血原因、诊断胃炎或胃溃疡、筛查早期胃癌、评估反流性食管炎、取组织活检等功能。
1、明确出血原因
胃镜可直接观察上消化道出血部位,常见病因包括胃溃疡出血、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贲门黏膜撕裂等。检查时可同时进行止血治疗,如喷洒止血药、钛夹夹闭血管等。对于呕血或黑便患者,胃镜是首选诊断手段。
2、诊断胃炎胃溃疡
胃镜能清晰显示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胃炎表现,以及溃疡的大小、深度和分期。慢性胃炎多表现为黏膜红斑、黏液增多,胃溃疡可见圆形或椭圆形凹陷病灶。检查时可检测幽门螺杆菌,指导后续药物治疗方案。
3、筛查早期胃癌
胃镜结合染色或放大技术可发现毫米级早期胃癌,表现为黏膜发红、微隆起或凹陷。对高危人群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定期胃镜随访能显著提高早期诊断率。发现可疑病变时可取活检进行病理确诊。
4、评估反流性食管炎
胃镜可判断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表现为食管下段黏膜充血、糜烂或溃疡。根据洛杉矶分级标准分为A-D四级,同时能发现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检查时可测量食管括约肌压力,评估抗反流手术指征。
5、取组织活检
胃镜能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组织送检,适用于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鉴别良恶性肿瘤、明确黏膜病变性质等。常见活检部位包括溃疡边缘、息肉基底、异常增厚黏膜等,病理检查对制定治疗方案具有决定性意义。
胃镜检查后2小时内应禁食禁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24小时。若取活检或进行治疗,需遵医嘱短期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日常需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3-5年进行一次胃镜筛查,有胃癌家族史或慢性胃病患者应缩短复查间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