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心脏骤停的主要原因有心源性因素、严重缺氧、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以及创伤性因素等。心脏骤停是指心脏机械活动停止,血液循环中断,若不及时抢救可导致死亡。
1、心源性因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导致心脏骤停最常见的原因,心肌缺血缺氧可诱发心室颤动或心脏停搏。心肌炎、心肌病等心脏结构异常也可能引发心律失常。这类患者常有心悸、胸痛等前驱症状,需通过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
2、严重缺氧
窒息、溺水、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况会导致机体严重缺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进而引发心脏骤停。这类患者往往有明确的缺氧诱因,抢救时需要立即恢复氧供。
3、电解质紊乱
严重低钾血症或高钾血症均可影响心肌电活动,导致恶性心律失常。血钾异常常见于肾功能不全、利尿剂使用不当等情况。这类患者需要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
4、药物中毒
洋地黄类药物过量、抗心律失常药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等都可能诱发心脏骤停。某些毒品如可卡因也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这类患者需要立即停用可疑药物并进行解毒治疗。
5、创伤性因素
严重胸部外伤、心脏穿透伤等可直接损伤心肌或传导系统,引发心脏骤停。这类患者需要紧急手术干预,同时进行心肺复苏。
预防心脏骤停需要定期体检,控制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等。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戒烟限酒。有心脏病史者应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学习基本的心肺复苏技能,掌握自动体外除颤器使用方法,可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