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肠炎怎样治疗
放射性肠炎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内镜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病主要由盆腔或腹腔放射治疗损伤肠道黏膜引起,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
1、饮食调整
急性期选择低渣、低纤维、低脂饮食,如米粥、面条、蒸蛋等,避免牛奶、豆类等产气食物。慢性期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推荐香蕉、苹果泥等易消化果蔬。每日少量多餐,配合口服营养补充剂维持营养。
2、药物治疗
蒙脱石散可保护肠黏膜并吸附毒素;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调节肠道菌群;美沙拉秦肠溶片缓解肠道炎症。严重出血时需用凝血酶冻干粉止血,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颠茄片解痉。
3、内镜治疗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适用于局部出血点止血,狭窄肠段可行球囊扩张术。治疗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术后禁食6-8小时并监测生命体征。
4、手术治疗
肠梗阻、肠穿孔或顽固性出血需行肠段切除术,严重者可能需临时造瘘。术前需评估放射损伤范围,术后注意吻合口漏风险。
5、辅助治疗
高压氧治疗促进黏膜修复,中医针灸选取足三里等穴位改善肠道功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应对慢性病程,疼痛管理采用阶梯式镇痛方案。
患者需长期随访监测营养状况,定期进行肠镜检查。日常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肛周清洁预防感染。适度活动促进肠蠕动,记录排便情况供医生参考。出现发热、剧烈腹痛或血便加重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