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防治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道清洁、避免用力擤鼻、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控制过敏反应、及时就医等方式防治。该病通常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过敏、气压损伤、腺样体肥大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清洁
日常避免用尖锐物品掏耳,防止外耳道损伤引发感染。游泳或洗头时可用防水耳塞阻隔污水进入,若耳道进水可倾斜头部单脚跳跃排出。耳道分泌物增多时可用无菌棉签轻柔擦拭外耳道口,禁止深入清洁以免刺激鼓膜。
2、避免用力擤鼻
擤鼻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同时捏紧双侧鼻孔用力擤鼻,防止鼻腔压力骤增导致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感冒时可用生理盐水鼻腔冲洗减少分泌物滞留,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盐酸羟甲唑啉喷雾剂缓解鼻塞。
3、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流感季节减少人群密集场所暴露,佩戴口罩阻断病原传播。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儿童需按时接种流感疫苗。出现咽痛、鼻塞等症状时可早期使用连花清瘟胶囊等药物干预,合并细菌感染时需按医嘱服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
4、控制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患者需远离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室内使用空气净化器。发作期可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鼻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能减轻黏膜水肿。长期过敏者建议进行脱敏治疗,避免反复炎症累及咽鼓管。
5、及时就医
持续耳闷、听力下降超过两周需耳鼻喉科就诊,通过耳镜和声导抗检查明确积液情况。急性期可短期口服泼尼松片减轻炎症,鼓室积液较多时需行鼓膜穿刺术引流。反复发作儿童需评估腺样体是否肥大,必要时手术切除。
防治分泌性中耳炎需建立长期健康管理习惯,饮食上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菠菜等食物维护黏膜健康,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加重炎症。适度运动增强体质但避免潜水、高空飞行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儿童患者家长应定期监测听力发育,睡眠时抬高床头促进鼻腔引流。出现耳鸣、耳痛等症状应立即复查,避免延误治疗导致鼓室粘连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