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有特征类型
湿疹主要有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乏脂性湿疹、淤积性皮炎等特征类型。
1、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多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表现为皮肤干燥、剧烈瘙痒和反复发作的红色斑块。常见于肘窝、腘窝等屈侧部位,可能伴随过敏性鼻炎或哮喘。治疗需避免搔抓,使用尿素软膏等保湿剂,急性期可遵医嘱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或口服氯雷他定片。
2、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由外界物质直接刺激或过敏导致,表现为接触部位边界清晰的红斑、水疱,伴灼热感。常见诱因有金属饰品、洗涤剂或化妆品。需立即脱离致敏原,局部冷敷,严重时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口服西替利嗪片。
3、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好发于头皮、面部等皮脂腺丰富区域,表现为油腻性鳞屑伴红斑。可能与马拉色菌感染相关。建议使用二硫化硒洗剂清洁,避免高脂饮食,必要时外用酮康唑乳膏或联苯苄唑乳膏。
4、乏脂性湿疹
乏脂性湿疹多见于老年人冬季,因皮肤油脂分泌减少导致干燥脱屑,伴龟裂和瘙痒。常见于小腿伸侧。需减少洗澡频率,沐浴后立即涂抹凡士林,严重时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软膏。
5、淤积性皮炎
淤积性皮炎由下肢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表现为小腿下段色素沉着、水肿和溃疡。需抬高患肢改善循环,穿戴弹力袜,合并感染时使用莫匹罗星软膏,溃疡面需用磺胺嘧啶银乳膏。
湿疹患者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衣物,避免过热环境刺激;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时间不超过10分钟;饮食上减少辛辣、海鲜等易致敏食物;规律使用无香料保湿霜维持皮肤屏障功能;若出现渗液、化脓等感染迹象或常规处理无效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方案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