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出现腹泻应该做哪些检查
小儿腹泻通常需要做粪便常规检查、轮状病毒抗原检测、血常规检查、电解质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腹泻可能与感染、饮食不当、过敏等因素有关,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
1、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是诊断小儿腹泻的基础项目,通过观察粪便颜色、性状、有无黏液或血液,以及显微镜下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寄生虫卵等,可以初步判断腹泻是否由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或其他原因引起。细菌性肠炎常可见大量白细胞,而轮状病毒性肠炎则以水样便为主。
2、轮状病毒抗原检测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原体,通过粪便样本的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可以快速明确诊断。该检测特异性高,有助于区分病毒性腹泻与其他类型腹泻,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秋冬季高发期尤其建议进行此项检查。
3、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能反映机体感染状态,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可能升高,病毒感染时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增高。严重腹泻可能导致脱水或电解质紊乱,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可提示脱水程度,为补液治疗提供依据。
4、电解质检查
长期或严重腹泻易引发钠、钾、氯等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钾血症可导致肌无力、心律失常。通过静脉血电解质检测可准确评估失衡情况,指导补液方案调整。对于出现嗜睡、尿量减少等脱水症状的患儿此项检查尤为重要。
5、腹部超声检查
对于伴随剧烈腹痛、呕吐或便血的腹泻患儿,腹部超声可排查肠套叠、阑尾炎等急腹症。超声无辐射且操作简便,能清晰显示肠壁水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等异常,对过敏性肠炎或乳糖不耐受也有辅助诊断价值。
家长应注意记录患儿腹泻次数、性状及伴随症状,就医时详细告知医生。护理期间保持臀部清洁干燥,预防尿布疹;使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避免高糖饮品;母乳喂养可继续,配方奶喂养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恢复期给予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食物,少量多餐,避免油腻生冷食物。若出现持续发热、血便、精神萎靡等情况须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