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翼长疱疹
鼻翼长疱疹通常由单纯疱疹病毒1型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局部簇集性水疱伴灼痛感。处理方式主要有保持清洁、避免抓挠、局部用药、口服抗病毒药物及增强免疫力。
1、保持清洁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清水轻柔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清洁后可用无菌棉签蘸干水分,防止继发细菌感染。疱疹破裂渗出时更需加强消毒,可选用碘伏溶液局部涂抹。
2、避免抓挠
疱疹发作时伴随明显瘙痒或刺痛,需避免用手触碰。抓挠可能导致病毒扩散至眼周、口周等部位,甚至引发疱疹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儿童患者家长需修剪孩子指甲并监督行为。
3、局部用药
疱疹未破溃时可外用阿昔洛韦乳膏、喷昔洛韦乳膏等抗病毒药膏,每日涂抹4-6次。若已破溃合并感染,可联用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药膏。用药前需清洁双手,用棉签单向涂抹避免交叉感染。
4、口服抗病毒药物
对于频繁复发或症状严重者,可遵医嘱服用阿昔洛韦片、泛昔洛韦片等系统性抗病毒药物。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需要延长疗程,用药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需严格评估风险。
5、增强免疫力
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补充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鱼类等食物。适当进行快走、瑜伽等温和运动,避免过度劳累。长期压力过大可能诱发复发,可通过冥想、呼吸训练调节情绪。
鼻翼疱疹发作期间应避免与他人共用餐具、毛巾等物品,减少亲吻等密切接触。饮食宜清淡,限制巧克力、坚果等高精氨酸食物摄入。恢复期可能出现色素沉着,无须特殊处理,一般3-6个月可自行消退。若每年发作超过6次或疱疹累及眼部,建议至皮肤科进行免疫功能评估。日常可备用抗病毒药膏,在出现前驱症状如局部刺痒时提前使用,有助于缩短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