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是怎么引起的
低血糖可能由胰岛素分泌异常、药物副作用、饮食不规律、肝肾功能异常、胰岛素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饮食、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
1、胰岛素分泌异常
胰岛β细胞功能亢进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多,常见于糖尿病前期患者或胰岛细胞增生症。典型症状包括餐前心悸、冷汗,发作时血糖值常低于3.9mmol/L。需通过动态血糖监测确诊,治疗可选用阿卡波糖片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或使用奥曲肽注射液抑制胰岛素分泌。日常需少量多餐,避免高糖饮食刺激胰岛素过量释放。
2、药物副作用
磺脲类降糖药如格列美脲片、胰岛素制剂如门冬胰岛素注射液使用过量时易诱发低血糖。这类药物会促进葡萄糖利用或抑制肝糖原分解,表现为用药后突发头晕、手抖。需立即进食含糖食物,严重时需静脉推注50%葡萄糖注射液。用药期间应规律监测血糖,避免空腹服药或运动后追加剂量。
3、饮食不规律
长时间空腹或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导致血糖来源缺乏,常见于减肥人群或饮食失调患者。症状多在晨起或餐前4小时后出现,伴随饥饿感、注意力涣散。建议定时进食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搭配蛋白质延缓血糖波动。随身携带葡萄糖片或果汁可快速缓解症状。
4、肝肾功能异常
肝硬化或慢性肾病会导致肝糖原储备不足和糖异生障碍,这类患者空腹血糖常维持在较低水平。可能伴随皮肤黄染、尿量改变等原发病症状。需治疗基础疾病,必要时夜间加餐,可使用胰高血糖素鼻用粉剂应急。避免饮酒加重肝脏代谢负担。
5、胰岛素瘤
胰腺内分泌肿瘤会自主分泌过量胰岛素,表现为空腹发作性意识模糊,进食后缓解。诊断依赖72小时饥饿试验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需手术切除肿瘤,术前可用二氮嗪口服混悬液抑制胰岛素分泌。术后需监测血糖以防反跳性高血糖。
预防低血糖需保持规律三餐,每餐包含适量优质蛋白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如燕麦、糙米。运动前后监测血糖,糖尿病患者应随身携带糖尿病识别卡。出现冷汗、手抖等先兆症状时立即进食15克速效糖类食品,15分钟后未缓解需重复补充。反复发作或意识障碍者须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