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样体切除危害
腺样体切除手术通常安全性较高,但可能存在术后出血、感染、鼻咽部粘连等短期并发症,以及极少数情况下影响免疫功能或发音的长期风险。手术需由专业医生评估适应证后实施。
腺样体切除术后较常见的短期风险包括术中或术后24小时内出血,多因手术创面渗血或凝血功能异常导致,需通过电凝止血或鼻腔填塞处理。术后1周内容易发生局部感染,表现为发热、咽痛加剧,需使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预防。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鼻咽部瘢痕粘连,导致鼻腔通气不畅,需通过定期复查和鼻腔冲洗减少发生概率。
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长期影响,如儿童患者因腺样体作为次级免疫器官被切除,可能暂时性降低局部免疫防御能力,但多数可通过其他淋巴组织代偿。罕见情况下手术损伤咽鼓管圆枕可能影响中耳压力调节,或过度切除导致开放性鼻音,需通过术前影像评估和精细操作规避。对于合并过敏性鼻炎或哮喘的患者,术后需加强呼吸道管理。
术后应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漱口,避免剧烈咳嗽和擤鼻。饮食以温凉流质为主,逐步过渡到软食。出现持续高热、大量鲜红色鼻出血或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多数患者术后2周内症状明显改善,定期随访可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