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血凝块掉了怎么办
拔牙后血凝块脱落需立即采取压迫止血并就医处理。主要措施包括咬紧无菌棉球、避免口腔负压动作、使用止血药物、局部冷敷及预防感染。
拔牙后血凝块是创口愈合的关键屏障,脱落可能导致干槽症或继发出血。此时应迅速用消毒棉球或纱布卷成团,精准按压在牙槽窝创面,持续咬合30-40分钟形成机械压迫。过程中保持头部抬高体位,禁止吐口水、吮吸动作或使用吸管,这些行为会破坏新生凝血机制。若出血量较大,可在面部对应区域间断冷敷,每次10分钟间隔5分钟,通过血管收缩减缓出血速度。
对于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或持续渗血超过4小时,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采用可吸收明胶海绵填塞、纤维蛋白胶封闭或缝合牙龈等专业止血手段,同时评估是否需输注凝血因子。术后24小时内禁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及热水浴。干槽症表现为剧烈放射性疼痛伴腐臭味,需彻底清创并放置碘仿纱条,配合甲硝唑片口服预防骨髓炎。
术后恢复期应选择温凉流质饮食如牛奶、米汤,避免辛辣刺激及坚硬食物摩擦创面。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每日轻柔漱口3次,保持口腔清洁但不可用力漱口。睡眠时垫高枕头减少局部充血,戒烟酒至少72小时以促进血管修复。观察3天内若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或疼痛加剧,提示可能发生感染,须及时复诊进行抗炎治疗。日常可适量补充维生素K增强凝血功能,如菠菜、羽衣甘蓝等深绿色蔬菜,但不可替代医疗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