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为什么会引起心血管疾病
牙周炎可能通过细菌感染、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等机制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两者关联主要与慢性炎症扩散、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
牙周炎致病菌如牙龈卟啉单胞菌可通过血液循环侵入血管壁,诱发局部炎症反应并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这些细菌产生的内毒素和蛋白酶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风险上升。长期慢性炎症状态还会刺激肝脏产生C反应蛋白等炎性因子,加速全身血管病变进程。
牙周炎引发的免疫应答可能诱发分子模拟现象,机体产生的抗体在攻击口腔细菌同时错误识别血管壁成分,引发自身免疫性血管损伤。重度牙周炎患者口腔黏膜屏障功能受损,使细菌更易进入血液循环,部分研究在冠状动脉斑块中检出过牙周致病菌DNA。这类患者往往伴随血压、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不佳,形成恶性循环。
建议牙周炎患者每3-6个月进行专业牙周治疗,日常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控制菌斑,选择软毛牙刷避免牙龈出血。心血管高风险人群应定期检查牙周袋深度,控制血糖血脂水平,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辅酶Q10等抗氧化剂。出现牙龈肿痛、刷牙出血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避免同时进行牙科手术和心血管有创检查,防止菌血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