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败血症症状
真菌性败血症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寒战、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皮肤瘀斑等。真菌性败血症是由真菌侵入血液引起的全身性感染,常见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由念珠菌、曲霉菌等病原体引起,需及时就医治疗。
1、发热
真菌性败血症患者通常会出现持续性高热,体温可能超过38.5摄氏度,且对常规退热药物反应较差。发热可能与真菌释放的毒素或免疫系统激活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伴随出汗、乏力等全身症状。建议监测体温变化,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掩盖病情。
2、寒战
寒战是真菌性败血症的典型表现之一,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发作的剧烈颤抖,通常伴随体温上升。寒战可能与真菌侵入血液后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同时出现四肢冰冷、口唇发绀等症状。出现不明原因寒战时应警惕感染可能。
3、呼吸急促
真菌性败血症可能导致呼吸频率明显增快,每分钟呼吸次数超过20次。呼吸急促可能与真菌感染引发的代谢性酸中毒或肺部受累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胸闷、气促等症状。严重时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需立即就医。
4、心率增快
真菌性败血症患者常出现心率明显增快,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可能超过100次。心率增快可能与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关。部分患者可能伴随血压波动、心律失常等症状。持续心率增快可能提示病情加重。
5、皮肤瘀斑
真菌性败血症可能导致皮肤出现瘀点、瘀斑,按压不褪色。皮肤瘀斑可能与真菌感染引发的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炎有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肢端发绀、皮肤坏死等症状。皮肤瘀斑常提示病情危重,需紧急医疗干预。
真菌性败血症属于危重感染,确诊后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如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伏立康唑注射液、卡泊芬净注射液等。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充足营养摄入,避免交叉感染。免疫力低下人群应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减少真菌感染机会。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延误治疗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