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钙怎么检查
骨钙检查通常通过血钙检测、尿钙检测、骨密度检查等方式进行,具体需结合临床症状由医生评估选择。
1、血钙检测
血钙检测通过抽取静脉血测量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可反映短期钙代谢状态。检查前需空腹8小时,避免剧烈运动。血钙异常可能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缺乏、慢性肾病等有关,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判断。
2、尿钙检测
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钙排泄量,用于评估肾脏钙调节功能。检查前3天需保持正常钙饮食,避免服用钙剂。尿钙增高常见于肾结石、特发性高钙尿症,降低可能与维生素D缺乏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相关。
3、骨密度检查
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是评估骨钙储备的金标准,可检测腰椎、股骨等部位的骨矿物质含量。适用于骨质疏松筛查,检查时需去除金属物品。结果以T值表示,低于-2.5提示骨质疏松。
4、骨代谢标志物
包括β-胶原降解产物、骨钙素等血液指标,反映骨形成与吸收动态平衡。需晨起空腹采血,避免日内波动干扰。指标异常可能提示骨质疏松、Paget骨病等代谢性骨病。
5、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可发现严重钙代谢异常导致的骨皮质变薄或病理性骨折,CT能定量分析骨小梁结构。MRI适用于评估骨髓病变,放射性核素骨扫描可显示全身骨代谢活跃区域。
日常保持适量日照促进维生素D合成,每日摄入300-500ml牛奶或等效乳制品。45岁以上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建议定期筛查骨密度,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需监测骨代谢指标。出现骨痛、身高缩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盲目补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