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血糖的正确方法
测量血糖的正确方法主要有采血前准备、规范消毒、正确采血、血糖仪使用、结果记录等步骤。
1、采血前准备
测量血糖前需要清洁双手,使用肥皂和温水彻底清洗,避免手上残留食物或污染物影响结果。检查血糖仪和试纸是否匹配,试纸是否在有效期内。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避免极端温度影响血糖仪工作。采血前保持平静状态,剧烈运动或情绪波动可能导致血糖暂时性变化。
2、规范消毒
使用75%酒精棉片消毒采血部位,通常选择无名指指腹侧面,该部位神经分布较少痛感较轻。等待酒精完全挥发后再采血,残留酒精可能影响检测结果。避免使用碘伏等含碘消毒剂,可能干扰血糖检测。消毒范围应足够大,避免重复穿刺同一部位。
3、正确采血
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刺破皮肤,深度以2-3毫米为宜。轻轻挤压手指基部使血液自然流出,避免用力挤压导致组织液混入影响准确性。第一滴血可能含有组织液,建议弃用后采集第二滴血。采血量需完全覆盖试纸反应区,不足或过量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4、血糖仪使用
将试纸正确插入血糖仪,听到提示音后立即将血样滴加至试纸指定区域。保持血糖仪平稳,避免移动或倾斜。等待期间不要触碰试纸或血糖仪,通常10-30秒即可显示结果。定期使用质控液校准血糖仪,确保检测准确性。不同品牌血糖仪可能存在差异,不建议混用试纸。
5、结果记录
及时记录检测结果,包括日期、时间、餐前或餐后状态等信息。长期监测可绘制血糖变化曲线,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异常结果需重复检测确认,必要时就医咨询。记录伴随症状如头晕、口渴等,为医生诊断提供参考。保存好检测记录,复诊时携带供医生分析。
日常监测血糖需保持规律,建议固定时间测量以便对比。注意试纸保存条件,避免受潮或高温。定期检查采血针是否锐利,钝针会增加疼痛感。测量后按压采血部位至止血,避免感染。饮食控制、适量运动和规律作息有助于维持血糖稳定,发现异常及时就医调整治疗方案。长期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环节,正确操作方法能提高检测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