疤痕增生长的疤痕疙瘩
疤痕增生和疤痕疙瘩是两种不同的皮肤纤维化病变,疤痕疙瘩属于疤痕增生的特殊类型,表现为超出原始伤口边界的异常增生组织。疤痕增生可能发展为疤痕疙瘩,但并非所有疤痕增生都会形成疤痕疙瘩。
疤痕增生通常由皮肤创伤后胶原过度沉积引起,表现为红色隆起、质地坚硬的疤痕,可能伴随瘙痒或疼痛。这类疤痕多出现在胸背、肩部、耳垂等张力较大的部位,初期可通过硅酮制剂、压力疗法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控制发展。若增生持续超过6个月未消退,可能演变为疤痕疙瘩。疤痕疙瘩具有肿瘤样生长特性,会侵犯正常皮肤,常见于深肤色人群,治疗需联合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激光等综合手段。
疤痕疙瘩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微小创伤如痤疮、穿耳洞都可能诱发。其病理特征为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胶原纤维呈漩涡状排列。临床上需与肥大性疤痕鉴别,后者不超出伤口范围且可能自行软化。特殊部位的疤痕疙瘩如胸骨前区复发率较高,需采用术中即时放疗等强化措施。儿童患者应避免早期手术干预,优先考虑糖皮质激素注射等保守治疗。
建议疤痕体质者避免不必要的皮肤创伤,伤口愈合期保持清洁并使用减张敷料。已形成的增生性疤痕可每日按摩配合硅凝胶使用,出现快速增大、溃烂需及时就医。治疗后的疤痕疙瘩需持续随访1-2年,复发多在术后3-6个月内发生。日常应避免搔抓和衣物摩擦,紫外线暴露可能加重色素沉着,外出时需做好物理防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