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精症的病因与治疗
无精症是指精液中未检出精子,病因主要包括输精管梗阻、生精功能障碍、内分泌异常等,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疏通或辅助生殖技术干预。
1、输精管梗阻
先天性输精管缺如或后天感染、外伤导致的梗阻需通过显微外科手术重建通路,如输精管附睾吻合术。伴随附睾硬结或疼痛症状时,可配合使用左氧氟沙星片、头孢克肟分散片等抗感染药物。
2、生精功能障碍
睾丸生精上皮受损可能与隐睾、辐射暴露有关,表现为睾丸萎缩。采用十一酸睾酮软胶囊促进生精,联合维生素E软胶囊改善氧化应激,严重者需睾丸穿刺取精行试管婴儿。
3、内分泌异常
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者需注射用尿促性素促进精子发生,高泌乳素血症患者可使用甲磺酸溴隐亭片。这类患者常伴随性欲减退、胡须稀疏等第二性征退化表现。
4、遗传因素
克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导致的非梗阻性无精症,可通过Y染色体微缺失检测确诊。此类患者睾丸体积通常小于3毫升,目前仅能通过供精人工授精解决生育问题。
5、免疫因素
抗精子抗体阳性患者需短期服用醋酸泼尼松片抑制免疫反应,配合精浆生化检查评估附属性腺功能。这类患者精液量可能正常但精子完全缺失。
无精症患者应避免高温环境,规律作息并保证锌、硒等微量元素摄入,可适量食用牡蛎、坚果等食物。治疗期间需每3个月复查精液分析,手术患者术后1年内自然妊娠概率较高,若未成功建议及时转辅助生殖技术。心理疏导对维持夫妻关系尤为重要,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