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如何治疗
外耳道炎可通过保持耳道干燥、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抗生素、止痛药物、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外耳道炎通常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耳道损伤、过敏反应、耳道异物等原因引起。
1、保持耳道干燥
外耳道炎患者需避免耳道进水,洗澡或游泳时可使用防水耳塞。潮湿环境容易滋生细菌或真菌,加重炎症。用干净毛巾轻轻擦拭耳廓周围水分,切勿用棉签深入耳道掏挖,以免损伤皮肤屏障。日常可让患耳朝下,通过重力作用排出分泌物。
2、抗生素滴耳液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环丙沙星滴耳液等可用于细菌性外耳道炎。使用前需清洁耳道分泌物,将药液滴入后轻拉耳廓使药液流入深处。真菌性感染需选用克霉唑滴耳液等抗真菌药物。滴药后保持患耳朝上5分钟,避免立即活动。
3、口服抗生素
头孢克洛分散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左氧氟沙星片等适用于伴发热或免疫力低下患者。严重感染可能需静脉给药。使用抗生素需完成全程治疗,避免耐药性产生。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胃肠不适等副作用,需遵医嘱调整用药方案。
4、止痛药物
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可缓解耳部剧痛。耳痛剧烈时可配合局部热敷,用温热毛巾敷于患耳周围10分钟。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风险。儿童患者需选用适合剂型如布洛芬混悬液,严格按体重计算剂量。
5、手术引流
耳道脓肿形成时需切开排脓,清除坏死组织。术后放置引流条并定期换药。外耳道狭窄或胆脂瘤可能需行耳道成形术。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术后需加强抗感染治疗。手术前后需保持耳道清洁,避免用力擤鼻以防逆行感染。
治疗期间应避免抓挠患耳,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睡眠时患耳朝上,减少压迫。痊愈后3个月内避免游泳或潜水,定期复查耳道情况。出现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日常注意不用尖锐物品掏耳,控制过敏原接触,增强体质预防复发。
相关推荐
03:14
02:10
02:45
03:03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外耳道炎怎么引起的
- 2 外耳道炎是怎么得的
- 3 外耳道炎是怎么引起的
- 4 什么是外耳道炎
- 5 外耳道炎是如何形成的有什么
- 6 如何检查外耳道炎
- 7 外耳道炎有哪些症状
- 8 外耳道炎可以自愈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