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怎么判断
腰椎间盘突出可通过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方式综合判断。主要判断依据有疼痛放射特征、神经功能异常、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磁共振成像显示突出物等。
1、疼痛放射特征
典型表现为腰部疼痛向单侧下肢放射,咳嗽或打喷嚏时疼痛加剧。疼痛多沿坐骨神经走行分布,从臀部延伸至大腿后侧、小腿外侧及足背。久坐、弯腰搬重物后症状可能加重,平卧休息时可缓解。
2、神经功能异常
突出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可能导致下肢麻木、刺痛感或肌力下降。常见于L4-L5节段突出表现为足背屈无力,L5-S1节段突出则可能出现足跖屈障碍。部分患者会出现患侧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3、直腿抬高试验
患者仰卧位时被动抬高伸直的下肢,在30-70度范围内诱发下肢放射性疼痛为阳性结果。该试验对L4-S1神经根受压具有较高特异性,若同时出现踝背屈或跖屈时疼痛加重,可进一步明确受压节段。
4、影像学检查
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程度、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及是否合并椎管狭窄。CT检查可观察骨性结构变化,X线片主要用于排除骨折、肿瘤等疾病。影像学表现需与临床症状紧密结合才有诊断价值。
5、鉴别诊断
需与梨状肌综合征、腰椎管狭窄症、脊柱肿瘤等疾病区分。梨状肌综合征疼痛多局限于臀部,腰椎管狭窄症典型表现为间歇性跛行。恶性肿瘤常伴有夜间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应避免久坐久站,睡眠时选择硬板床并在膝下垫枕。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1-2周,缓解期可进行游泳、平板支撑等核心肌群锻炼。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正确坐姿,搬重物时屈髋屈膝而非弯腰。若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或进行性肌力下降,须立即就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