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病是什么引起的
肥胖病主要由遗传因素、不良饮食习惯、缺乏运动、代谢异常及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引起,表现为体内脂肪过度堆积。
1、遗传因素
部分肥胖病与家族遗传密切相关,父母双方或一方肥胖时,子女发生肥胖的概率显著增加。这类患者可能存在瘦素抵抗或相关基因突变,导致能量代谢调节异常。建议有家族史的人群定期监测体重,必要时通过基因检测评估风险。
2、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是肥胖病的主要诱因,尤其是过量摄入精制糖和饱和脂肪酸。暴饮暴食、夜间进食等行为会扰乱能量平衡。此类患者常伴随胰岛素抵抗,需逐步调整为低升糖指数饮食,控制每日总热量摄入。
3、缺乏运动
体力活动不足导致能量消耗减少,肌肉组织逐渐被脂肪替代。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即使摄入正常饮食也可能发胖。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提升肌肉量。
4、代谢异常
甲状腺功能减退、库欣综合征等内分泌疾病会导致病理性肥胖,患者通常伴有向心性脂肪分布、皮肤紫纹等特征表现。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也易出现腹型肥胖,这类情况需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
5、心理因素
压力、焦虑等情绪问题可能引发情绪性进食,通过摄入高糖食物缓解负面情绪。部分抗抑郁药物也会导致体重增加。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训练有助于改善这种进食模式。
肥胖病患者需建立长期体重管理计划,包括记录饮食日记、设定合理减重目标、寻找社会支持等。饮食上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摄入,选择清蒸、凉拌等低油烹饪方式。运动应从低强度开始循序渐进,避免关节损伤。睡眠不足会扰乱饥饿素分泌,建议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定期监测腰围、体脂率等指标,必要时在营养师和医生指导下进行医学营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