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是否得了灰指甲
灰指甲通常可通过指甲变色、增厚、分层等典型症状结合真菌检查判断。主要有甲板浑浊变黄、甲下角质堆积、甲板脆裂分离、甲沟红肿疼痛、真菌镜检阳性等特征。
1、甲板浑浊变黄
早期灰指甲表现为甲板失去光泽,出现白色或黄色浑浊斑点,常见于指甲远端或侧缘。随着真菌侵蚀,浑浊区域逐渐扩大至整个甲板,可能伴随甲板表面凹凸不平。此时需与外伤性甲变色区分,真菌感染通常进展缓慢且无明确外伤史。
2、甲下角质堆积
真菌刺激导致甲床过度角化,甲板与甲床间会堆积大量灰白色角质碎屑,使指甲明显增厚。严重时指甲可增厚至正常2-3倍,修剪困难。这种症状在趾甲更为常见,长期穿不透气鞋袜会加速病情发展。
3、甲板脆裂分离
中晚期患者甲板质地变脆,边缘呈锯齿状碎裂,部分患者出现甲板与甲床分离现象,分离区可见黄色角质物积聚。分离范围超过指甲1/3时可能影响日常活动,需警惕继发细菌感染风险。
4、甲沟红肿疼痛
当真菌侵犯甲周组织时,会引起甲沟炎表现为局部红肿、压痛,可能伴随脓性分泌物。这种情况常见于修甲损伤或糖尿病患者,需与细菌性甲沟炎鉴别,真菌性感染往往病程迁延且对抗生素治疗无效。
5、真菌镜检阳性
确诊需通过刮取病甲碎屑进行氢氧化钾溶解镜检,观察到菌丝或孢子可明确诊断。部分病例需进行真菌培养确定菌种,常见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皮肤镜检查也能辅助发现早期甲下微小病变。
怀疑灰指甲时应避免与他人共用指甲剪、拖鞋等物品,保持手足干燥清洁,选择透气的棉袜和宽松鞋子。治疗期间需遵医嘱坚持用药,定期修剪病甲,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者需优先控制血糖。日常可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A促进指甲修复,但须注意真菌感染不会通过饮食自行痊愈,规范抗真菌治疗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