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骨头突出怎么回事
脚后跟骨头突出可能与跟骨骨刺、跟腱炎、跟骨骨折、跟骨滑囊炎、遗传性骨结构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可通过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
1、跟骨骨刺
跟骨骨刺是跟骨边缘骨质增生形成的骨性突起,可能与长期站立、行走或足部受力不均有关。患者常感到脚跟刺痛,尤其在晨起或久坐后站立时明显。治疗可采取足弓支撑垫减轻压力,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炎症,严重时需手术切除骨刺。
2、跟腱炎
跟腱反复劳损可能导致跟骨附着点炎症,引发局部骨质代偿性增生。表现为脚跟后方疼痛、僵硬,运动后加重。建议减少跑跳活动,冰敷患处,遵医嘱使用洛索洛芬钠片或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配合跟腱拉伸康复训练。
3、跟骨骨折
高处坠落等外伤可导致跟骨压缩性骨折,愈合过程中可能出现骨痂过度增生。急性期需石膏固定6-8周,后期若畸形愈合影响功能,可能需跟骨截骨矫形术。恢复期可配合超声波治疗促进骨修复。
4、跟骨滑囊炎
鞋履摩擦或反复挤压跟骨后方滑囊,可能引发炎症性肿胀伴骨质反应。表现为脚跟后上方圆形隆起,触痛明显。治疗需更换宽松鞋具,局部注射利多卡因注射液混合曲安奈德注射液,顽固病例需滑囊切除术。
5、遗传性骨结构异常
部分人群因HFE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跟骨形态天生较突出。若无疼痛可不处理,伴随功能障碍时需定制矫形鞋垫,极少数需跟骨成形术。建议定期检查足部力线,避免过度负重运动。
日常应选择足跟缓冲良好的运动鞋,避免穿硬底鞋长期行走;控制体重减轻足部负荷,运动前后充分拉伸跟腱;每晚用40℃温水泡脚15分钟促进血液循环,若发现脚跟持续疼痛或畸形加重,应及时至足踝外科就诊,通过X线或CT明确骨质改变性质。中老年人群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性骨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