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缺血性中风怎样治疗

发布时间:2020-12-1028935次浏览

缺血性中风的发生会给人们的脑袋带来危害、生活带来阻碍,最好是能够及时的将这一问题解决,让中风问题不会带来严重的危害。但是缺血性中风怎样治疗?不少人现在都被治疗方法给困扰住了,不知道用过什么样的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它。

1.治疗越早预后越好

国外近年来提出了"治疗窗”的概念,即确定中风后什么时期给药,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脑组织损伤和获得最佳康复。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治疗时问窗一般定为病发后的36小时。实际上超早期治疗应在病发后3小时以内,可有效地抢救梗死周围的缺血半暗区的脑组织,使那些处于可逆性损伤的脑细胞尽可能被挽救过来。

2.阶段性治疗

根据缺血性性中风的病理、生理、生化改变过程,合理治疗可按3个阶段,不同时间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第一阶段:即发病后1~48小时。3~6小时内选择溶栓治疗,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精制蛇毒(降纤酶)和人组织纤溶原激活剂等。发病12~24小时或48小时内,可给予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加A1甲、辅酶A、维生素c等),但忌用单纯葡萄糖液,更不能用高糖液,以免加重病情。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和甘露醇、地塞米松、过氧化物歧化酶等。自由基消除剂,以保护脑细胞。根据血压情况选用尼莫地平、尼卡地平、脑益嗪、盐酸氟桂利嗪等钙离子拮抗剂,阻止钙离子过度的细胞内流,缓解血管痉挛,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减少脑细胞损伤,避免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可用复方丹参、川芎嗪或低分子右旋糖苷等药,以调整血压,改善微循环。但慎用降压药,禁用或慎用血管扩张荆。24~48小时后酌情使用地塞米松、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颅内压药,以减轻神经细胞水肿。

第二阶段:即发病后3~14天阶段治疗。发病2~3天后进行脱水降低颅内压治疗是减轻脑水肿,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的重要措施。常用的有甘露醇、速尿、果糖甘油盐水。重症腩梗死者可提早应用降颅内压药。糖尿病者思用含糖液体,高血压者防止输液过多过快。继续用钙离子拮抗剂、复方丹参、减轻神经细胞水肿等药物。此阶段要应用促a进和改善脑细胞代谢的细胞活性剂,如胞二磷胆碱、脑复康、脑活素或脑通等。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如语言训练、肢体被动活动、患肢置于最大功能体位等。中药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第三阶段:即病后3~12星期阶段治疗。继续应用改善脑组织代谢,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药物。进行正规的语音功能康复训练、肢体功能锻炼等。

3.康复治疗

康复工作开始的早晚对患者日后的病情恢复关系密切,急性期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经损害症状不再发展就可开始康复治疗,通常病发后第四天就可开始,这对防止肢体瘫痪、关节僵硬、肌肉挛缩,促使肢体功能的恢复,在某种意义上说比药物还重要。康复治疗的持续时间要长,患者得病后动与不动其后果很不一样,有些患者病后一直卧床,不注意康复治疗1~2个月后就可出现肢体僵硬挛缩。首先,要使肢体和关节保持在功能位置,并定时变换体位。其次,应进行瘫肢的被动运动,如按摩肌肉、活动关节。再次,可在家属的协助下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如洗脸、更衣、洗澡、进食、排便、孑亍走,原则是循序渐进,先坐后站再行走,先易后难,随着病清恢复,可从事简单家务和室外活动。

相关推荐

02:02
中风的症状有哪些
中风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单侧肢体无力或者麻木、说话不清楚、视力模糊或者丧失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了中风的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中风是一种突发并且进展迅速的脑出血性或者脑缺血性疾病。中风造成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不清等情况属于气虚血瘀、脑络闭阻证。患者通常可以遵医嘱使用同仁大活络丸进行治疗。同仁大活络丸是由蕲蛇(酒制)、乌梢蛇(酒制)、全蝎、当归、血竭等50种药物组成,其中的蕲蛇(酒制)、乌梢蛇(酒制)等中药具有祛风散寒、除湿止痛的作用,而当归、血竭等中药可以活血通络,对于风痰阻络引起的中风后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等症状具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中风的患者还可以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华法林钠片等药物,前者能够降低血小板的凝聚性,后者可以预防和缓解深静脉血栓形成。建议家属关注中风患者的健康,帮助患者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中风带来的不适。
消栓通络片的适用病症有哪些
消栓通络片共由11味中药组成,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功效。适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缺血性中风、高血脂症等。1、缺血性中风:缺血性中风是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的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中医认为缺血性中风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虚、火、风、痰、瘀等。同仁堂消栓通络片具有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的功效,适用于用于瘀血阻络所致的缺血性中风,一般临床表现为神情呆滞、言语謇涩、手足发凉、肢体疼痛。2、高血脂症:中医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主要由脏腑功能失调,形成瘀血、湿浊、痰凝等。消栓通络片活血化瘀、温经通络,对血脂异常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它能够预防及抑制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可使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下降,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促进胆固醇从动脉壁正常地消除。
语音时长 01:28

2023-02-07

4830次收听

02:48
中风的症状和急救措施是什么
突发中风时往往会出现以下5个症状:一、面瘫或上肢无力,尤其是出现一侧肢体不协调。如口角歪斜,单侧上肢无法正常抬起等;二、突然出现言语表达不清,意识或理解障碍,无法完整、流利说话;三、突然头晕、走路不稳,出现平衡障碍和行走困难;四、突发剧烈头痛,相较于以往出现的头痛更为严重,可呈持续进展性头痛;五、眼前出现黑蒙或视力下降、失明。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千万不要随意移动患者,可让患者呈仰卧位,头部略微向后,以开通气道,若患者有呕吐物,应将头部偏向一侧,但注意不要晃动患者头部;同时,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抢救。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急救药物,如,为抢救赢得时间。
脑中风针灸治疗?
脑中风针灸治疗?不幸患上脑中风疾病后对于患者来说危害性是非常大,无论是给患者的健康还是生活都带来极大的影响性。目前治疗脑中风疾病的方法非常多,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采用针灸进行治疗,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脑中风针灸治疗相关介绍。
中风后续治疗有哪些
中风患者的恢复期我们要通过针灸进行后续治疗。
怀孕中风的症状有哪些
脑中风这种疾病发生不会是无缘无故的,是有一定原因的,而且脑中风的发生还有一定的前兆,但是很多人由于不知道脑中风发生的前兆,所以避免不了,而且脑中风疾病也是不分年龄和性别的,孕妇也有可能患有这种疾病的,那么怀孕中风的症状有哪些呢?
中风的饮食保健的方法
脑中风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有着很大的影响,得了脑中风不但要积极的治疗,还要注意饮食保健,饮食保健的目的是全身营养支持,保护脑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功能的恢复,在饮食营养供给上要求个体化,根据病人的病情轻重,做出不同的
怎样会引起中风
导致中风的原因比较多,其中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疾病,就很容易引起中风。此外,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如熬夜、睡眠不足、过于劳累、喜欢吃油腻食物、抽烟喝酒等也都可诱发中风的发生。
中风会遗传吗
中风不是遗传性疾病。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俗称脑梗死和脑出血,这两种疾病都不属于遗传疾病。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大多数和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有关。另外,就是和生活作息规律有关,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说抽烟、酗酒,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中风的发生。中风与后天的一些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有关,但是和遗传没有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有家族遗传性高血压的人群,其后代发生中风的风险要比一般人高。尽管中风不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但是一定要做好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诱发因素的预防工作,尤其是具有家族遗传病史的患者。
语音时长 01:18

2020-03-10

51779次收听

中风复发吗
这是在临床上,患者或者患者家属时常问到的一个问题,中风是有复发的可能的。很多患者在第一次发生中风之后的三到五年之内,又出现了第二次中风,也就是中风复发。当患者发生中风以后,经过临床和康复治疗,病人的病情得以恢复,但是基本病理还是存在的。如果遇到了诱发因素,就会再次发生中风。常见以下诱因,比如大量的酗酒、发怒、情绪不稳、用力排便,或者气候的骤然变化等,都会诱发中风病的再次复发。所以防止中风的复发,首先需要固本,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改善体质,其次就是要控制好诱发因素,保持好自己的情绪,在饮食上要控制,给予低盐低脂的饮食,不要酗酒。
语音时长 01:14

2020-03-10

58527次收听

中风吃些什么药
对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死或脑栓塞这类疾病的患者,应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同时合并服用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调节血脂的药物。此外,还需要控制自己的危险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需要口服相应的降压、降糖的药物,来进行综合性的治疗。对于出血性中风,即脑出血患者,需要服用脱水类药物,从而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细胞的水肿。同时还需要口服一些神经营养药物,以促进受损神经的康复。脑出血最常见的基础疾病就是高血压,所以通过口服降压药,把血压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有助于患者预防中风的再次发生。
语音时长 01:15

2020-03-10

53629次收听

02:53
中风前兆有哪些
中风出血性病变,几分钟内患者突然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内血肿,造成临床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亚急性缺血性变化,如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往往在几小时内病情发生变化,缺血性变化最快、以秒计算是脑栓塞,病人往往没有前兆。部分病人有前兆,如出现血压波动、头晕、头疼、视物模糊、手脚轻微麻木、乏力或者突然语言障碍,神志、行为变化等,往往被忽略。一旦出现头晕、头疼、偏身麻木、偏身乏力、嘴角歪斜、流口水、语言障碍,听觉视觉障碍时,应及时就诊,提前发现、提前治疗、提前干预。
02:04
中风吃什么药
缺血性中风,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同时服用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调节血脂药;出血性中风,服用脱水类药物,同时口服神经营养药。无论是缺血性中风的患者,还是出血性中风的患者,首先都需要控制好基础性疾病,例如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需要口服相应的降压、降糖药物,进行综合性治疗,有助于患者中风再次发生。其次,对于缺血性中风,即脑梗死或脑栓塞这类疾病的患者,应服用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同时合并服用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调节血脂的药物。对于出血性中风,即脑出血患者,需要服用脱水类药物,从而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细胞的水肿,同时还需要口服一些神经营养药物,以促进受损神经的康复。
02:11
中风的症状
中风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眩晕,一侧肢体和面部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口角歪斜,情绪改变。少数脑卒中患者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出现全身乏力、出汗、心悸和胸闷等不适症状。一、头痛。头痛是重要的脑中风信号,也是脑出血或脑梗死的重要症状。二、呕吐。特点呈喷射状呕吐,常伴随头痛同时出现。病情严重者呕吐物呈咖啡色、酱油色或棕黑色液体。三、眩晕。常伴有耳鸣的症状。四、一侧肢体和面部出现运动和感觉异常。五、出现口角歪斜、流口水及食物从口角流出。六、情绪的改变。如出现精神异常、性格改变或者躁动不安等。
中风偏瘫检查方法
中风偏瘫可以通过头颅CT,头颅核磁,DWI影像学,SWI头颅核磁,颅内外血管的CT的血管造影、核磁的血管造影,还有颈动脉超声、经颅多普勒等检查。对于脑卒中首选的一个检查方法就是头颅的CT的平扫。平扫的头颅CT可以准确地帮助鉴别这个患者是脑出血,或者是颅内的出血,或者是非出血的疾病,帮助鉴别其他的非血管性的病变,如脑肿瘤。可以采用常规的头颅核磁的扫描,头颅核磁扫描可以帮助识别急性的小的梗死灶,对于后循环缺血的脑卒中患者,头颅核磁要比平扫的头颅CT要清楚很多,可以帮助识别哑铃状的缺血灶,而且头颅核磁它没有辐射,也不需要打造影气,还是比较安全的。还可以选择多模态的核磁检查,临床上最常用的就是DWI影像学可以帮助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它症状出现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帮助发现缺血病灶。它的具体的部位、它的范围,可以帮助评估大概的发病的时间,对于早期发现小的梗死比常规的头颅核磁更加敏感。SWI是一种头颅核磁的检查,可以帮助发现CT不能显示的无症状的微出血。对于卒中的患者在完善的头颅CT和核磁之外,还建议完善血管的检查。
语音时长 01:52

2019-12-20

51805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