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是心脏病吗
房颤属于心脏病的一种类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性疾病。房颤全称为心房颤动,主要表现为心房电活动紊乱导致心跳不规则,可分为阵发性、持续性和永久性三种类型。
房颤的发生与心脏结构异常或功能紊乱直接相关。心脏正常收缩依赖于窦房结发出的规律电信号,而房颤患者的心房电信号传导异常,导致心房肌纤维出现快速无序颤动,频率可达350-600次/分。这种异常电活动会通过房室结下传至心室,引发心室率不规则,临床听诊可发现心音强弱不等、脉搏短绌等特征性表现。
长期未控制的房颤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心房无效收缩会导致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容易形成附壁血栓,血栓脱落可能引起脑栓塞等血栓栓塞事件。持续快速心室率还会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部分患者会合并存在心脏瓣膜病、冠心病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基础疾病,这些疾病与房颤常互为因果。
确诊房颤后应尽早就医治疗,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复律、电复律或导管消融等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需限制酒精和咖啡因摄入,保持规律作息,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建议定期监测心率变化,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出现心悸加重、胸闷气促等症状时需及时复诊。对于合并其他心脏疾病的患者,还需针对原发病进行综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