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炎该怎么检查
慢性肠炎可通过粪便常规检查、血液检查、结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慢性肠炎可能与感染、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便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完善相关检查。
1、粪便常规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是诊断慢性肠炎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粪便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指标,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肠道炎症或感染。该检查无创且操作简便,适合作为筛查手段。若发现粪便隐血阳性或含有大量白细胞,需进一步排查病因。
2、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等指标,可评估全身炎症反应程度及是否存在贫血等并发症。慢性肠炎患者可能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红蛋白降低等情况。血液检查还能帮助鉴别感染性肠炎与自身免疫性肠病。
3、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能直接观察结肠及末端回肠黏膜的病变情况,是确诊慢性肠炎的金标准。检查时可发现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等表现,必要时可钳取组织进行病理活检。检查前需严格清洁肠道,过程中可能有轻微腹胀不适。
4、影像学检查
腹部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能显示肠壁增厚、肠腔狭窄等结构异常,尤其适用于评估克罗恩病等病变范围。小肠造影可辅助诊断小肠受累情况。影像学检查对判断并发症如肠梗阻、瘘管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5、病理活检
病理活检通过显微镜下观察黏膜组织学改变,可明确炎症类型及程度,鉴别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特异性肠炎。典型表现包括隐窝结构改变、炎性细胞浸润等。活检结果对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慢性肠炎患者日常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高纤维食物,选择易消化的低渣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肠道功能。严格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出现持续腹痛、血便、体重下降等症状时需及时复诊。
相关推荐
02:33
02:28
02:32
为你推荐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科普文章
短视频
热门问题
专家答疑
生活问答
- 1 慢性肠炎什么引起的
- 2 慢性肠炎怎样处理?
- 3 慢性肠炎应该注意什么
- 4 了慢性肠炎怎么得的
- 5 慢性肠炎自己怎么处理
- 6 慢性肠炎该注意什么
- 7 什么是慢性肠炎
- 8 慢性肠炎怎么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