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是冻疮是怎么回事
冬天长冻疮可能由寒冷刺激、血液循环不良、皮肤屏障受损、遗传因素、基础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过保暖防护、药物涂抹、物理治疗、改善生活习惯、就医处理等方式缓解。
1、寒冷刺激
低温环境会导致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组织缺血缺氧,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手指、脚趾等末梢部位红肿、瘙痒,严重时出现水疱或溃疡。建议穿戴保暖手套和厚袜,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中。若已出现皮损,可遵医嘱使用冻疮膏或肝素钠乳膏。
2、血液循环不良
末梢循环较差的人群更易发生冻疮,常见于久坐不动者或存在雷诺现象的患者。症状多为对称性紫红色斑块,遇热后瘙痒加剧。日常可通过温水泡手、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必要时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改善微循环。
3、皮肤屏障受损
冬季皮肤干燥皲裂会降低对外界刺激的抵抗力。表现为皮肤粗糙脱屑伴随刺痛感。建议每日涂抹含尿素或凡士林的润肤霜,避免使用碱性清洁产品。反复发作时可短期外用氢化可的松乳膏。
4、遗传因素
部分人群存在家族性冷过敏体质,轻微受冷即可诱发冻疮。这类患者往往自幼发病,症状较顽固。除常规保暖外,可尝试口服烟酰胺片增强毛细血管抵抗力,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基础疾病
糖尿病、红斑狼疮等疾病会加重冻疮症状,可能伴随皮肤溃烂难愈合。需积极控制原发病,局部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创面修复。若继发感染则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
冬季应注意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外出时做好多层保暖。饮食可适量增加生姜、羊肉等温性食物,避免吸烟饮酒。每日进行手部关节操改善末梢循环,鞋袜潮湿后及时更换。若冻疮反复发作或出现化脓,应尽早就医排查系统性疾病的可能。症状缓解后仍需持续防护,避免同一部位多次受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