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能由遗传因素、长期不良姿势、椎间盘退行性变、外伤或劳损、肥胖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1、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胶原蛋白合成异常可导致椎间盘纤维环强度下降。这类患者需避免剧烈运动,建议通过游泳等低冲击运动增强腰背肌力量,必要时使用腰围保护。
2、长期不良姿势
久坐、弯腰搬重物等行为会使腰椎间盘承受压力超过正常值。办公室人群应每1小时起身活动,保持坐姿时腰部垫支撑枕,搬运重物时采用屈髋下蹲姿势。
3、椎间盘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增长,椎间盘含水量减少导致弹性降低。可遵医嘱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
4、外伤或劳损
急性扭伤或重复性劳动损伤可能直接造成纤维环破裂。建筑工人等职业群体应佩戴护腰,突发外伤后需立即制动并就医检查,可能需进行椎间孔镜手术。
5、肥胖
体重超标会持续增加腰椎负荷,加速椎间盘磨损。建议通过饮食控制结合快走减重,BMI超过28者可考虑使用奥利司他胶囊辅助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日常应睡硬板床,避免久坐久站,咳嗽打喷嚏时用手扶腰,可进行五点支撑法锻炼腰肌,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急性发作期须严格卧床休息,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马尾综合征表现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