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应该怎么检查呢
黄疸可通过肝功能检查、血常规检查、超声检查、胆红素测定、肝炎病毒检测等方式诊断。黄疸可能与胆道梗阻、溶血性疾病、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等因素有关。
1、肝功能检查
肝功能检查是诊断黄疸的基础项目,通过检测血清中的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等指标,评估肝脏合成与代谢功能。当出现胆红素升高伴转氨酶异常时,可能提示肝细胞损伤性黄疸。该检查需空腹采血,避免剧烈运动或饮酒影响结果准确性。
2、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可发现溶血性贫血相关指标异常,如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增高。若间接胆红素显著升高伴贫血,需考虑溶血性黄疸可能。检查时无须特殊准备,但采血前应避免大量饮水稀释血液。
3、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能直观显示肝胆系统结构,发现胆管扩张、胆囊结石等梗阻性病变。对于直接胆红素升高的患者,超声可初步判断梗阻部位。检查前需禁食8小时以减少肠道气体干扰,必要时需配合改变体位观察。
4、胆红素测定
通过静脉血或微量血检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明确黄疸类型及严重程度。新生儿可采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筛查。溶血性黄疸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而梗阻性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特征。
5、肝炎病毒检测
针对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可鉴别病毒性肝炎导致的肝细胞性黄疸。需采集静脉血检测抗原抗体,乙肝患者还需补充HBV-DNA定量。急性期患者具有较强传染性,检查后需规范处理医疗废物。
出现黄疸时应避免高脂饮食加重肝脏负担,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优质蛋白。建议记录尿液、粪便颜色变化,观察皮肤黄染是否加重。若伴随发热、腹痛或意识改变,须立即就医。长期黄疸患者需定期复查肝功能,避免阳光直射预防光敏反应。
相关推荐
03:21
02:50
01:53
02:08
0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