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能引起哪些疾病
高血压可能引起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肾病、视网膜病变、心力衰竭等疾病。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眼等多个器官造成损害。
1、冠心病
高血压会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影响心肌供血。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状。治疗需控制血压,常用药物包括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
2、脑卒中
高血压可能引发脑出血或脑梗死。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导致,脑梗死是脑血管阻塞引起。患者可能出现头痛、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等症状。急性期需及时就医,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药物预防复发。
3、慢性肾病
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肾小球,导致蛋白尿、肾功能下降。严重时可发展为尿毒症。治疗需严格控制血压,常用厄贝沙坦片、呋塞米片等药物保护肾功能。
4、视网膜病变
高血压会使视网膜动脉硬化、变窄,出现出血、渗出等改变。患者可能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需定期检查眼底,控制血压预防病情进展。
5、心力衰竭
长期高血压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最终引发心力衰竭。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下肢水肿。治疗需限盐、利尿,常用药物包括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螺内酯片等。
高血压患者需长期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戒烟限酒,保持情绪稳定,这些措施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包括心电图、肾功能、眼底检查等项目,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靶器官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