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性白内障是什么
后发性白内障是指白内障手术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导致的视力再次下降,属于术后并发症之一。
白内障手术通过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体来恢复视力,但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后囊膜混浊。这种情况多发生在术后数月到数年,由于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移行至后囊膜并发生纤维化增生,形成珍珠样小体或纤维膜,导致视物模糊、眩光等症状。常见诱因包括手术方式选择、患者年龄较小、合并糖尿病等全身疾病。轻度混浊可通过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治疗,严重者需再次手术清除。术后需定期复查,早期发现可通过YAG激光及时干预。
后发性白内障患者术后应注意避免揉眼、防止眼部外伤,遵医嘱使用抗炎滴眼液如普拉洛芬滴眼液控制炎症反应。日常外出可佩戴防紫外线眼镜,减少强光刺激。保持血糖稳定有助于延缓后囊混浊进展,糖尿病患者应加强血糖监测。若出现视力突然下降、视物变形等症状应及时就诊眼科检查,避免延误激光治疗时机。术后3个月内避免游泳及剧烈运动,防止人工晶体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