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倒刺拔掉后肿痛是怎么回事
手指倒刺拔掉后肿痛可能由局部感染、机械损伤、过敏反应、接触性皮炎、甲沟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消毒处理、外用药物、口服药物等方式缓解。
1、局部感染
倒刺被强行拔除时可能造成皮肤屏障破损,细菌通过微小伤口侵入引发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严重时可能出现脓液渗出。建议使用碘伏消毒液清洁伤口,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或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感染。若出现发热或淋巴结肿大需及时就医。
2、机械损伤
粗暴拔除倒刺会导致真皮层撕裂伤,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疼痛。损伤可能累及甲周毛细血管导致渗血肿胀。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后覆盖无菌敷料,避免频繁触碰伤口。48小时内可冷敷减轻肿胀,后期改用温热敷促进血液循环。
3、过敏反应
接触洗涤剂、金属物品等过敏原后拔除倒刺,可能诱发局部变态反应。特征为边界不清的红斑伴瘙痒,可能向周围扩散。可口服氯雷他定片缓解症状,外涂氢化可的松乳膏减轻炎症。建议记录过敏原接触史,必要时进行斑贴试验。
4、接触性皮炎
长期接触化学溶剂或清洁产品会破坏皮肤角质层,拔倒刺时易引发刺激性皮炎。表现为干燥脱屑伴灼痛感,严重时出现皲裂。使用尿素维E乳膏保湿修复,避免直接接触刺激物。工作时建议佩戴防护手套。
5、甲沟炎
倒刺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甲皱襞感染,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侵袭。典型症状为甲周跳痛、按压有波动感。早期可用夫西地酸乳膏控制感染,形成脓肿时需要切开引流。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日常应注意保持手部皮肤湿润,使用含甘油或神经酰胺的护手霜预防倒刺产生。处理倒刺前需清洁双手,用消毒剪刀齐根剪除而非撕扯。接触化学物品时做好防护,饮食中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有助于增强皮肤屏障功能。若肿痛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发热、化脓等症状,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