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血糖过高可能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增加母婴健康风险。妊娠期糖尿病通常由胰岛素抵抗加重、遗传因素、孕期激素变化、肥胖或高龄妊娠等原因引起,可能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反复阴道感染、羊水过多等症状。需通过血糖监测、饮食调整、适度运动等方式控制,必要时需胰岛素治疗。
孕期胎盘分泌的激素会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若孕妇本身存在肥胖或代谢异常,可能加重胰岛素抵抗。这种情况需严格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糙米,配合餐后散步等轻度运动。若空腹血糖持续超过5.3mmol/L,可能需使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或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孕妇更易出现血糖异常。建议孕早期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筛查,日常使用血糖仪监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若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可遵医嘱使用地特胰岛素注射液控制基础血糖,同时避免高糖水果如荔枝、芒果的过量摄入。
孕中晚期胎盘泌乳素、孕酮等激素水平升高会拮抗胰岛素作用。孕妇可能出现口渴、尿频等早期症状,此时应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西蓝花、魔芋,分餐制每日5-6顿。若餐后血糖反复超过6.7mmol/L,医生可能建议使用赖脯胰岛素注射液控制餐后峰值。
孕前体重指数超过25的孕妇更易发生糖代谢异常。这类情况需在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体化食谱,保证优质蛋白如鱼类、豆制品摄入,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若生活方式干预无效,可考虑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联合血糖监测。
35岁以上孕妇胰腺功能代偿能力下降,可能出现糖耐量受损。除常规产检外,需特别注意胎儿超声筛查巨大儿可能。控制血糖可选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配合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孕妇瑜伽,每日保持30分钟活动量。
妊娠期血糖管理需贯穿整个孕期,产后6-12周应复查糖耐量。日常饮食注意粗细粮搭配,优先选择清蒸、炖煮的烹饪方式,避免煎炸食品。每日监测体重增长,孕中晚期每周增幅不超过0.5公斤。适当进行凯格尔运动改善血液循环,但避免仰卧起坐等腹部受压动作。出现视物模糊、严重水肿等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