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痛可能是中暑的症状之一,但并非所有肌肉痛都由中暑引起。中暑通常伴随头晕、恶心、皮肤发烫等症状,而肌肉痛也可能由运动损伤、电解质紊乱或感染性疾病导致。
中暑引起的肌肉痛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活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丢失,肌肉因脱水或钠钾失衡出现痉挛性疼痛。这类疼痛常表现为全身肌肉酸痛无力,尤其以四肢和背部明显,可能伴随肌肉抽搐。轻度中暑可通过转移到阴凉处、补充含电解质的饮品缓解,若出现意识模糊或持续高热需立即就医。
非中暑相关的肌肉痛通常有明确诱因,如剧烈运动后乳酸堆积引发的延迟性肌肉酸痛,疼痛集中在运动部位且1-3天可自行缓解。病毒性感冒等感染性疾病也可能引起全身肌肉酸痛,但会伴随发热、咳嗽等表现。电解质紊乱导致的肌肉痛多见于腹泻、呕吐后,可通过血电解质检查确诊。
夏季出现不明原因肌肉痛时,建议先测量体温并回忆近期活动史。保持环境通风凉爽,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运动后及时补充含钾钠的饮品。若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其他严重症状,需排查横纹肌溶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