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疝的治疗原理主要是通过手术修补腹壁缺损,防止腹腔脏器突出。儿童疝通常由腹壁发育薄弱或腹内压增高等因素引起,表现为腹股沟或脐部肿块,可通过疝囊高位结扎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等方式治疗。
儿童腹壁肌肉或筋膜先天性发育不全可能导致腹股沟疝或脐疝。这类疝气在哭闹、咳嗽等腹压增高时更易显现。治疗需通过手术加强腹壁结构,如传统开放手术缝合缺损部位,或使用人工补片加固。术后需避免剧烈运动1-2个月,减少复发风险。
男性儿童睾丸下降过程中遗留的鞘状突未完全闭合,形成腹股沟斜疝的通道。手术需高位结扎疝囊颈,消除腹腔与阴囊的通路。腹腔镜手术可清晰识别缺损位置,创伤较小。术后需观察阴囊水肿情况,通常2周内消退。
慢性咳嗽、便秘或排尿困难等导致腹压持续升高,可能诱发或加重疝气。术前需控制基础疾病,使用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缓解咳嗽,乳果糖口服溶液改善便秘。术后应指导患儿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循序渐进恢复活动。
适用于大多数儿童腹股沟疝,通过腹股沟小切口分离结扎疝囊,手术时间约30分钟。术后6小时可进食流质,24小时后恢复普通饮食。需使用碘伏消毒伤口,5-7天拆线。该术式复发率低于3%,是经典治疗方案。
采用3个5毫米切口完成双侧疝探查与修补,尤其适合隐匿性疝。术中可早期发现对侧潜在缺损,避免二次手术。术后疼痛轻,疤痕小,但需要全身麻醉。需注意观察有无阴囊气肿,通常1-2日自行吸收。术后1周可恢复正常活动。
儿童疝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2-3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促进愈合。定期随访观察有无复发迹象,若出现红肿热痛等感染症状需及时就医。日常预防需控制咳嗽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