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的食疗作用主要有温中止呕、散寒发汗、解毒化痰、促进消化、缓解疼痛等。生姜含有姜辣素、姜烯酚等活性成分,可通过调节胃肠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抑制炎症反应等机制发挥食疗效果。
生姜中的姜烯酚可通过作用于胃肠神经系统,抑制胃部平滑肌痉挛,减轻恶心呕吐症状。对妊娠呕吐、晕车晕船等非病理性呕吐具有缓解作用,可切片含服或煮姜茶饮用。风寒感冒初期出现的恶心症状也可用生姜红糖水辅助改善。
生姜的辛温特性可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汗腺分泌,帮助驱散体表寒气。受凉后出现畏寒、无汗时,用生姜30克加葱白煎汤热饮,能加速寒邪外排。但阴虚火旺或高热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津液耗伤。
生姜汁对鱼蟹中毒引起的腹痛腹泻有解毒效果,其姜辣素能中和部分生物毒素。对于寒痰咳嗽,生姜可稀释呼吸道黏液,常与紫苏叶配伍使用。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冬季用姜枣茶可减少痰液分泌。
生姜能刺激胃黏膜分泌消化酶,增强脂肪分解效率。餐前食用醋泡姜片可改善食欲不振,饭后嚼食鲜姜能缓解腹胀。生姜提取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改善效果与多潘立酮片相当,但胃溃疡患者应慎用。
生姜的抗炎作用对风湿性关节炎、痛经等疼痛症状有缓解效果。用生姜精油按摩可减轻肌肉酸痛,姜敷贴对寒性痛经有效。其镇痛机制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但严重疼痛仍需结合药物治疗。
日常使用生姜食疗时,建议成人每日鲜姜摄入量控制在10克以内,阴虚体质、痔疮出血及服用抗凝药物者应减量。生姜不宜与阿司匹林、华法林等药物同服。出现口腔黏膜灼痛、胃部不适等反应需立即停用。食疗效果有限,持续呕吐、剧烈腹痛或关节肿胀时应及时就医。